2021 年都干了啥

自从退役了之后,感觉有种莫名踏实和充实感,不知道为啥。

还是期末考试,就这开卷考试看你大爷我不给它 A 穿,结果专业课意想不到的反转,本来觉得两门课绝对能拿个 90+,另一门满绩就不错了,结果偏偏那门拿了个 90+,剩下两门课一个 87 一个 88,很受震撼。

马原毛概靠平时分过活,众所周知我脑容量还停留在 ENIAC 时代,背不下去这些东西,结果感觉还挺行的马原没满绩,虚得一批的毛概倒是擦边满绩。

但是这跟我已经没关系了,从毛概考完从考场出来的那一刻起,我毕业了。感觉自己就成为了沙河街溜子。

上个大学,感觉自己确实没学到什么,回想起大三以及之前的课,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微积分和计网了,剩下的就是在摆烂,感觉也没有那么认真。虽然知道这些课都挺重要的,但是一听感觉我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过,或者本身就会。尤其数据库,感觉就讲了 SQL 语句的用法,剩下的要么一点用都没有,因为在介绍背景,要么还是一点用也没有,因为只讲了表层的原理,比如范式等等。关于底层的数据库实现,那真的是一点点都没讲。操作系统也差不多的状态,现在回想锁机制,还是啥也不会。虽然知道很重要很重要,但是听老师一讲,感觉又很无聊,或者是自己根本没 get 到点。

意外的是均分居然被拉上来了,自己一算均分 87,再加上 ICPC 金的加分,如果均分 90 再保不上研这个学院就有问题。

但是自己不配拿这个分。客观来讲真的不配。但是给自己的逃避开了一条大路,还是挺高兴。

寒假又差点回不去家,紧急改签机票之后终于回得了家了,结果就在考科四的前一天考试取消了,很难受,早知道这样就直接去实习了。

结果寒假有了大块的时间,准备寒假集训只占了很少的时间,剩下的时间一部分在规划 Lutece 重构,剩下的在补番。

这回是京紫,真的是十分推荐,从画面和音乐上水准都很高,故事上倒是没太看出来有什么问题,还是很连贯地讲了一个故事的。第四集之后应该接那个番外,才能接第五集,然后薇尔莉特本身就是成长 A,这样解释起来一点问题没有。后面的剧情可能有点赶吧,但是整体来看瑕不掩瑜。

Pray for KyoAni...

有的人是信使,能够将人的思念带给他寄托的对象,无论有什么困难。他们用巧妙的技术将无形的思念落实成一段段文字,又将这份思念带给他人。说实话真的是很仰慕这种人与这种高尚的工作,可是我缺乏这样的毅力和勇气,同时也没有这种技术,就也只能是仰慕了。

有的人是路标,就像 ED 的歌词「あなたの声が、道しるべ」,你的声音,就是路标。说到这儿又不由得想起那句话「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路口上,只有乔布斯一个路标。」路标指引着方向,给迷茫的人以引导,让他们找到该走的路。但是这种方向又是或前瞻性的,或复合了多种考虑的,我怎么说也不会是这样的人。我看不清问题本质,也很难做到阐述明白前因后果,又提不出什么建设性的见解,很多时候只是一个透明工具人,有的时候说得太多做得太少,更多的时候也没自己的想法,梗倒是玩得还行,但是从本身上来说还是挺空洞的一个人。

那我呢?我原来希望能做一个旅行者,可以一人成旅说走就走,也可以结伴同游,去和路上的人一起走。但是过了这些年,一人成旅过于艰难,结伴同行也遥遥无期,再看看越来越无趣的自己,可能也很难再踏上一段新的旅途了。人已经是麻木的了,有时候想想是不是过于善于自我否定,但是看着实际情况其实是自己太菜。去羡慕一个读经济软件双学位的同学,觉得真的很有毅力,但其实自己在大一的时候也想过去读外院的翻译双学位,但是自己还是没有去点下那个确认键。大一说要去写网络小说,现在看才写了个开头的三章多一点。

现在的我已经不期待自己成为什么,或者说以后会从事什么,甚至也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,只能承认自己是个废物了,以前同学说我高分低能,我觉得很生气,我觉得我会的还挺多的,但是现在来看,我就是这样的人,还是个铁废物。

不过即便如此,也想去做一些自己做的高兴,也给别人带去快乐的工作吧。

也看了学院孤岛,感觉没有同为末日番的少女终末旅行那样有深度,还是更喜欢终末旅行一些。

多田君不恋爱也是挺好的番,不过感觉直接做成电影会好一些。

过完年就去北京实习了。年轻人头一次去中关村,总有一种虚无缥缈又实实在在的感觉。四处都是玻璃高楼,一座接着一座,走一条街就是另一所大学,或者是中科院的另一个研究所。这可能就是先进科技和互联网产业吧,我也是其中一员了。

和同学合租,一个月房租在这个地段实属便宜了,但是要坐三站公交再走一公里,住的地方旁边就是地质大学南门。自己与大学生之间就隔了一个栅栏,感觉自己是大学生又不是大学生。

我同学问我,都能保研了为什么不去实验室,也不转正,来上班也没什么意义。这么一想确实也没啥意义,字节工作还忙,何苦呢。但是问我觉得能写出 1919810 篇顶会的大佬和能 handle 114514 个工程的大佬哪个更帅的话,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。人还是有点上进心的好,虽然在实验室写 Lutece 更方便,有老师推荐保研,推迟退役时间,双休,但是软件这东西毕竟还是要人用的,软件工程也没有银弹方法,实际去做了才能知道对不对,好不好,所以最后还是把实习给了字节。

2 月 22 日入职,感觉同组的同学都很忙,配了半天环境,学了一两天框架,25 号晚上就被分配任务了,人生中第一次在工程里被分配任务,慌起来了。不过还是做好了,只是一个小需求。但是就在快写完的时候又分配一个需求,横跨五个 repo,找入口就找了两天,然后就是一连串分析代码,最后发现我要改的两个接口,用了两个不同的结构去拿同一个接口的数据,同一个修改要去改两遍,人就不好了,最后还发现改少了,一个功能点根本没做,紧急修复之后正好赶上了 DDL 没翻车。

然后 mentor 说我做的挺快的,害。

想到校赛又要开始了,问卷星组队真的是太辣鸡了,因此想着去写一个服务解决这个问题,在公司摸鱼的时候就在写这个。

顺便吐槽软件安全基础,上课就记住一个所有输入都是威胁,考试考一堆 PPT 的犄角旮旯,实际用的时候啥也不会,上来就写 XSS,真的是一点用都没有。

华为来打电话让我考虑一下,问以后想读研还是工作,我说可能会读研,然后自然是一系列劝退读研。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读得下去,可能从根本上还是有点歧视学术圈,觉得他们大部分还是成天瞎扯不干实事,尤其人工智能,就像材料里面鸟粪做石墨烯一样。成果是实干出来的,不是吹牛吹出来的,也不是大风刮来的,更不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。

但是为了逃避工作,可能最后还是不得不成为当初自己最讨厌的人。

然后就是上班,入职一个月接了两个需求吧,都是小需求,类似 patch 一样,或者就叫做功能改进也行。俩需求都一周之内完工了,感觉还行。剩下的时间就在摸。

组里面其他人都忙得要死,大需求满天飞,一上线就是一个新玩法,或者一个新的活动,大改了一个功能什么的。其实想想挺不健康的,敏捷开发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迅速推出一个新功能,缺点就是不断迭代导致的工程质量可能会出现严重问题,因为要保证上线速度,最后就演变成能跑就行或者能过测试就行的状态。而且过于不注意文档导致起手维护难度大,多个接口可能干的都是类似的事情,短视的设计导致新需求使用过多接口,降低整体效率,并行完成需求,在排期有所冲突时又有潜在的兼容性问题。

但是它迭代快,上线迅速,可以用更少的人。

那又是谁的问题?PM 也在工作,测试也在工作,研发也在工作,谁都在工作,都在尽职尽责,这 DevOps 的破轮子跑得飞快,差点就要塌了。敏捷开发说可以造这个轮子,并且给了造轮子的方法,PM、RD、QA 都在跑这个轮子,PM 为了达到业绩,疯狂提需求,抓破了脑袋想新玩法吸引更多人上车,为了满足需求,RD 又要跟上需求的速度把项目开发完成,QA 又要跟上 RD 进行测试,但是这些都不是无限期的,要赶上排期工期,赶上了这个工期又要去赶下一个工期。

怎么想都是资本家的错。但是互联网时代就是这样,停下这个轮子又在哪儿找饭吃?互联网行业真的在良性发展吗?不见得,即使抛开技术而言。

和同组的同事去吃饭,说到国外网站和企业的并发是靠加钱买服务器得到的,中国企业是在少量服务器上写高并发高优化代码得到的,这可能也是思考方式的区别吧……

第一次拿超过一万的工资感觉真的很奇妙,拿到之后感觉毫无花掉的欲望,只想存起来……

上班之后越来越感觉自己无趣,不过可能还是挺适合做无趣的工作,不想去关心每天有多少 GMV,也不想关心老罗这周要带啥,感觉做好本职工作都很难,代码逻辑大而复杂,调同一个接口有好几种方法,没有一个完备且优美的写法,可能项目在上升期的时候都有这个问题,业务需求一个接 114514 个,接口不收敛,业务代码为了快速上线而乱放,但是时间就是收益,一个收益接着 1919810 个,没有时间去关心技术需求,甚至没多少时间去看看技术提升自己。很多时候都在解决问题附近绕圈,想去写代码的时候又被 Go 逼成了被害妄想症,感觉哪儿都可能出 error,去关心不用关心的一些极低概率的问题,又把自己关了起来。

五一假期都在 ByteCamp 被暴打,最后的最后还是被暴打,只能说我不适合打竞赛吧,从心理和脑力再到思考问题的方式基本都不太对得上。如果说字节的人是浪漫且务实的,那么打竞赛的人绝对可以称之为浪漫,而缺少务实的,而我既不浪漫也不务实,哪儿也是混子一个。

然后就到了暑假前集训,上去就出了仨锅,数据有问题,我也十分看不惯题面排版,还针对 Lutece Next 对于暑假前集训单独拉出 Training 模块跟队里同学好一顿 argue,仔细想想我就是一啥 b,包括修题面,包括括号应不应该放在公式里,去 argue 排版是不是美观的,markdown 括号和公式括号的高度不统一问题,正常人谁管这事,还跟学长 argue「连通」和「联通」,各种各样的小细节问题都在 argue,后来想想也挺无聊的。

再去想想在 LibreOJ 调了四年题面,也翻译题到现在翻译了四年,是不是真的有意义还是两说,我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身边很多人都觉得没意义,写了挺多引导文档也没人看,题面写的横着竖着折磨,感觉我已经没啥能力去改变了,但是实在不想看着这些题面就这么烂着,就像上班成天说自己摆烂了摆烂了,但是每天还是得写日报。但是实际上除了改改题面这种事情以外也没啥贡献了,出题也不会,写题也不会,维护 OJ 也不会。ByteCamp 上彻底看到了出题实力上的差距,只能说格局太小了,出不来那么有深度的题。

暑假前集训的题还是那样越来越毒瘤,虽然觉得真的不对,不应该是这样的,但是也就这样了。培养竞赛选手太难了,真的不会,啥也不会,对不起。

被老妈抓住去整公司外包,微信小程序的,问了一个灵魂问题「前端后端有啥区别」,恨不得从网络发展讲起,还想让我全栈,我崩溃了。

在北京住得心情很乱很乱。搬家之后去吃烤串,垃圾到这家店要在东北开甚至不能让这家店撑一周的水平,就一包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,味道一模一样,卖 10 块钱,并且竟成为了这顿饭里最好吃的,烤土豆片烤糊了,羊肉串毫无肉感可言,甚至就普普通通烤个金针菇一点味道都没有,就没加调料,然后人均 70 多块钱。有钱的在道上骑着哈雷,在巨大的引擎轰鸣声里扬长而去,没钱的挤着三站就要花三块钱的地铁,人多得甚至听不见任何一个人的呻吟,总觉得过于后现代,过于赛博朋克了。五一前几天天天大风,五一后上班第一天沙尘暴,这里竟是北京?就先不说什么人文关怀,什么假大空的话,这是北京是我没想到的。

没有一家好烧烤店,生活质量立减 50%。毕竟烦闷的时候还是可以去烧烤店胡吃海塞,喝点啤酒的。和我 mentor 和技术 owner 吃午饭闲聊,说在字节工作的一个人,在北京背着三四百万的房贷,不愿意取消大小周。从大小周来看,确实减少了很多生活,业务岗每天都在写需求,压力也很大,取消大小周之后又还不起房贷,更没有生活可言。问题总是出在钱上,没钱在北京又哪儿有什么生活呢?

投夏令营,和南大的 LANDS 组老师聊了,让我投夏令营好好准备,投西交入营了,但是不太想去,听说北航 CSP 免上机,但是凭着不想在北京多待一秒投都没投。

然后就被南大和浙大分别拒了两次,夏令营和预推免,预推免去找西交和华东师大保底,都被拒了,然后主动拒了中科院网络中心,就剩哈工大了。于是最后的最后还是去哈工大直博了。

还说如果去西交就去学图形,哈哈,完全不可能。真的感觉很亏,只能说,金牌 P 用没有,还不如去卷 rank 卷论文。不学 AI 的唯一下场就是找不到导师,最后去学 Network 或者 HPC 了。

之后一个学期都在寝室摆烂,搞了 CCPC 网络赛重赛,去当 CCPC 广州站的志愿者,也搞了趣味赛,顺便也搞了江苏省赛。写了一点测评端,但是实际上的生活就是每天三点睡中午一点起,甚至这几天脚被冻伤了,过得挺麻的,但是过的真的是超级开心。

一个学长看了我博客,说我从高中的满怀憧憬变成了现在能摸就混。我也觉得没什么不好的,理解了罗翔所说的自由不仅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,也是不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。活得越来越真实的佛系了起来,也对人的有限认识更深了。而且现在的心态也和经历有关吧,从别人的角度想想,很多不合理的事情都顺其自然了。

已经知足了,现在过得真的是很开心。

很难再找到这么一段时间能过得这么开心了吧。

就在前一天半夜,甚至还在修寝室空调。冷凝管根本没接到空调上,冷凝水漏了一阳台。前一天下午发现阳台全是水,空调上也全是水,擦了之后到了半夜发现又漏水了,再查发现是冷凝管没接。大半夜作业,冷得很。

虽然这四年也像这样犯了很多傻,也这么干了很多傻活,但是很开心。

以上。祝新年快乐。